“挂半年,结果被用一年。”最近不少建造师朋友在挂靠网上吐槽,证书挂靠市场的“新玩法”实在令人心惊。
故事是这样的:你是一名建造师,有空证。中介找到你,说只挂半年,挂靠合同也写了6个月,钱一次性付清,你觉得没风险,就签了。
结果你不知道的是,中介转身就把你的证书,以“一年”的价格挂给了用证企业,收了12个月的钱。而你只拿了半年的钱。
到期后你提出想撤回证书,对方企业却一脸懵:“我付了一年挂靠费,凭什么你要撤?”你找中介,中介早就联系不上了。
这时候你才反应过来,原来差价被中介悄悄赚走了,一来一回,你的证书等于白白多用了半年,风险还全落在自己身上。
不仅是钱的问题,更严重的是责任问题。如果这多出来的半年,企业发生了安全事故、项目出问题、甚至被稽查了,责任谁来承担?
合同写的是半年,但企业用了一年。万一真出事,你该怎么撇清?到时候就算你哭诉自己“被挂”,有关部门也只会追问:你是注册人员,你自己都不清楚你的证书在哪里用着?
所以,这类“挂半年、用一年”的陷阱,最可怕的地方不是被坑了钱,而是你的职业声誉、执业资格乃至未来人生发展,可能会因为一纸合同的“疏忽”而彻底改变。
怎么办?
一、签合同前务必核对挂靠时限。明确写清是“注册使用期限”,并在建设厅系统中设置提醒,到期后及时申请注销。
二、不要轻信口头承诺。很多中介口若悬河,但一旦签了字,合同才是唯一有效的法律凭证。
三、建议使用第三方平台托管。像325建筑网等挂靠平台,有证书托管功能,能避免信息被滥用。
四、谨慎对待“只挂半年”这类说辞。市场上哪有那么多刚好只用半年证的项目?很多都是陷阱的前奏。
挂靠市场水深,一不小心就踩坑。别因为贪图一时方便,就埋下风险炸弹。与其信人,不如信合同。多留一个心眼,也许就能少掉一次后悔。